※ 請使用蝦皮購物帳號密碼進行登入

蝦大電子報|精準定價與商品策略,引流與盈利雙向達標!

馬克馬克

在蝦皮如何制定一個好價格?蝦皮上定價太高客人不買單?定價太低抽成後又沒有利潤?怎麼定出 "可以賣出,又可以賺錢"的價格,是所有賣家都要面臨的問題!

在蝦皮如何制定一個好價格?

蝦皮上定價太高客人不買單?定價太低抽成後又沒有利潤?

怎麼定出 "可以賣出,又可以賺錢"的價格,是所有賣家都要面臨的問題!

我們知道營收扣除成本後,剩下的才是利潤。

考慮長期收益時,將平台成交價格扣除商品成本、手續費、相關抽成後,必須要有合理的利潤,才能夠支付固定成本(房租、人事、營運費用)。

以現在來說,在蝦皮還會做廣告或是行銷活動、直播等,都必須算在營運的成本上,所以整個定價過程中,有些事是必須需要先知道的。

第一件事情:你需要知道成交後可以賺多少錢?

實際來說,假設以下條件:

  • 進貨成本60元,賣100元,毛利率有40%
  • 訂單連動費用13.5%(抽成5.5%+金流2%+物流6%)
  • 廣告費佔營業額2-5%
  • 營業稅5%

當營收做到20萬元時

毛利是8萬元(20萬*0.4=8萬)

訂單連動費用是2.7萬(20萬*0.135=2.7萬)

廣告費是4千(20萬*0.02=4000)

營業稅是1萬 (20萬*0.05=1萬)

>>8萬-2.7萬-4千-1萬後>剩3.9萬

最終再支付人事、場租(這樣幾乎沒賺)

當做到100萬的時候

毛利是40萬

訂單連動費用13.5%

廣告費佔營業額5-10%

營業稅5%

>>40萬-13.5萬-5萬-5萬>剩16.5萬

再扣除場地、人事管銷等費用,剩餘的才是盈餘(接近打平)

若成本抓大數來看,唯一較能掌握的是場租、人事、廣告費,一般來說電商比較健康的成本結構(營業額佔比)是:

  • 人事成本佔比大約15-20%
  • 廣告費占比約5-10%
  • 場租成本5-10%

再加上蝦皮成交的

  • 訂單連動費用(7.5-13.5%)

加總就是32.5-53.5%

要獲利的前提就是毛利率要高於50%,高於50%之外還要能精準控制場租、人事等成本。

所以一方面利潤要高,另一方面成本要精簡,才有比較高的獲利機會。

一般賣場還不大的情況下固定成本的比例會偏高,所以價格扣除訂單相關成本後利潤最好能有30%以上,以支付場租人事等固定成本。

第二件事情:你需要知道需求曲線

需求曲線是說:同一個商品價格越高銷量越低,價格越低銷量越高。

也就是說價格賣便宜、賣貴、賣中間,三者會有不同的銷量。

把上述轉換成另個說法就是:同一個商品客人會購買的價格是一個區間。

因為是區間,所以要定價時,就該把利潤與銷量一併考慮。

這時候可以思考:究竟利潤是前提、還是銷量是前提呢?

第三件事情:賣貴有人買的原因

購物時消費者心中的難題有兩個:

  1. 想買?還是不想買?
  2. 買得起?還是買不起?

第一個是比較難的,但是第二個就簡單很多。

我們首先要讓消費者克服第一個難題,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就要把商品的價值,也就是「買這個商品的意義」明確傳達給顧客,只要能讓顧客意識到這點,關於價格的難度,就會降低很多。

關鍵點就是:在價格之前,先傳遞價值

換在蝦皮上,多數消費者透過搜索欄位搜尋商品關鍵字,按下確認鍵後接著出現在眼前的是經過系統排序的眾多商品,消費者可能直接瀏覽,或是按其他排序再瀏覽,然後點選他想看的那一個。

既然每一個商品的曝光只出現在視窗中的一小格,消費者視角是大範圍瀏覽,這時候突出的商品圖就能產生作用了。

例如:

💡比較有質感的圖就會把沒質感的圖比下去

💡有銷量的品就會把沒銷量的品比下去

💡評價五星的就會把評價2星的比下去

當然,部分消費者也可能點擊價格較低的,

總的來說,首圖可能是賣家第一次呈現價值給消費者的關鍵時刻!

如果能在首圖就讓客人能感受到賣家用心,產生想買的感受,就達成第一階段目的了

而第二個難題:買得起?還是買不起?則是在需求曲線這階段就可以知道的,只要定價不要高過客人會買的最高價就可以了。

第四件事情:引流策略搭配關聯性產品線

引流品:一般賣場需要一些自帶流量的商品吸引客人上門,然後希望客人買更多其他商品。

前一句說的就是帶路雞,後面一句要客人買更多就需要利用關聯性產品線,通常這類引流品搜尋量很大,競爭也較激烈

如果想在引流品上賺到錢,或是發揮最大作用,這裡會受到行為經濟學的"錨定效應"所影響,所以選擇價格較高的商品做引流比較能成功。

它的概念是:

低價流量大,吸引到的客人想買便宜,不容易拉高客單價;

以CP值高的中高價品引流,吸引到的客人被高價格錨定,

再透過加價購、促銷組合來吸引客人買更多,較容易提高客單價。

而關聯性產品線是用來提高客人購買的意願。就像要買菜時,可能會買水果、買肉,他們算是同一個使用情境:做菜吃飯。

所以,引流搭配關聯性產品線,常常是影響廣告成果的關鍵原因。

第五件事情:利潤從哪裡來?

一間賣場有多種品項的情況下,將多種商品分別制定一個市場可以接受的高價(需求曲線的高價),透過不同的節日活動,利用行銷工具將部分商品搭配活動做折扣(需求曲線內的中低價)

策略要以"提高客單價"的方案去發想(讓客人買更多的情境),把客人可能同時購買的商品(關聯性產品線)一起套入活動中。

在這活動組合中挑選合適的商品下廣告(引流),以吸引顧客進來賣場,並願意購買其他商品,時常調整活動內容,且不針對某一個品做長期降價(保持彈性定價)

這些都做到位,基本上就會有訂單了,同時也保有合理的利潤。

最後一件事:觀察數據,調整方向

務必關注營收前20%的商品,它們的毛利率是否高於50%?

若是沒有利潤,那麼想辦法拉高客單價、想辦法調漲,把行銷活動的重心放在利潤較好的商品上

遇到本身就已經沒利潤的品項盡量能不做就不做,會是比較理性的做法唷!

近期蝦皮推出了蝦皮超便宜標籤,系統針對某些商品提出建議價格,若賣家同意則有機會取得此品的蝦皮超便宜標籤。

若一開始商品定價過低,被系統挑上後再降價就會沒利潤了,遇到這種狀況建議就是放棄。

一個商品本身沒利潤,有再多的流量都無法賺錢,要避免這種情況平時就養成品牌思維,彈性定價,學習怎麼賣貴。

當你的利潤商品被系統挑上時,就是你要把握的時機囉!

【以上內容由蝦皮大學認證講師_馬克老師撰寫】

💡馬克老師顧問服務:全店健檢1+1專案/優化全攻略(點連結看學員好評推薦)
提供1小時諮詢+1份你的賣場優化報告,透過每月健診、紀錄追蹤,
幫助你發現問題點、找到盲點,給你實質的改善建議與做法!

延伸閱讀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