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視媒體衰退、電商崛起,引出新行銷機會與挑戰

觀眾的收看娛樂的方式改變,電視不再是最廣泛觸及消費者的行銷模式。當眼球轉移到了網路上,如何讓行銷潛藏在娛樂互動裡並吸引用戶注意,是一大新挑戰。
台灣一年少掉50萬電視觀眾!根據NCC最新的統計,2018年整年度停掉第四台的家戶數將近15萬家戶,以家戶平均人口計算,等同一年就少掉50萬電視觀眾。電視是傳統行銷相當有效的工具,我們大多數人都一定曾對某些廣告歌曲或台詞朗朗上口,電視廣告觸及率廣、且透過聲光視覺,對於消費者有很強的傳播洗腦效果。電視觀眾以每年減少50萬人的速度流失,對於行銷人員來說帶來新的挑戰,同時也蘊含著新的行銷機會。
消費者的眼球,已從電視移往網路。美國電影協會最新資料顯示,全球串流影音服務的訂閱人數,在2018年成長到了6.1億人,年增27%,反觀有線電視訂閱人數下降2%,只剩5.6億人,串流影音訂閱人數正式超越有線電視訂閱戶。NCC今年3月針對台灣通訊傳播市場的調查,16~45歲間民眾看過線上串流影音的比例都超過5成,其中16-25歲為60%,26-35歲為56%,36-45歲為54%,顯示線上串流影音在台灣也逐漸成為主流。
除了串流影音,網路直播也蔚為風潮,根據國際市調機構 IAB 的調查顯示,將近 50% 的全球直播觀眾比前一年看更多直播,其中超過 40% 看直播已經多過電視。TWNIC (台灣網路資訊中心) 2018年針對台灣的調查也指出,約48.8%的網路使用者看過直播 。
品牌行銷轉至網路,廣告觸及成新一挑戰
眼球從電視轉移到網路上,形成了行銷上的大挑戰。第一個挑戰是,電視過去扮演快速建立品牌意識的工具,可以觸及大規模的消費者,透過影音聲光強化消費者的品牌意識,但現在黃金時段大多數節目收視人口僅數萬人,代表消費決策歷程產生缺口。
越來越多人不看電視了,眼球轉到了串流影音、YouTube或網路直播。然而,網路上卻是個相當多元分散的生態,眾多的網路影音平台、YouTuber與直播主,都是一個一個的小眾媒體,或各擁一方粉絲,或仰賴社群網站導流。因此,難以像過去透過投放幾個重要頻道就能夠廣泛觸及消費大眾,品牌需要大規模協調及投放眾多網路媒體的難度非常高,這是第二個大挑戰。
電商直播已經不再只是導購工具,更為消費者帶來娛樂體驗,占據消費者的眼球。
新媒體「商業」服務,吸引品牌主搶進
在上述兩大行銷挑戰之下,也有二大新的行銷機會產生。
第一,電商將成為可單一管道最大化觸及受眾的新媒體。網路上有五大行為屬於重度需求,包括「搜尋」、「社交」、「傳訊」、「購物」和「娛樂」(影音、遊戲),這幾大行為都衍生出大型網路業者提供服務,例如「搜尋」多數人會使用Google、「社交」多數人使用Facebook、「傳訊」在台灣多數人使用LINE;也因此,Google、Facebook、LINE這幾家大型網路平台也發展出以「廣告」為主的商業模式,眾多品牌商紛紛湧入幾家巨頭,造成數位廣告成本大增。
電商將帶來新的流量紅利,根據數據公司App Annie統計,台灣月活躍用戶最高的電商App蝦皮購物,已然躍升成為與Google、Facebook、LINE等並列的台灣四大平台。整體下載用戶數在台灣達千萬等級,代表電商平台可大規模觸及消費者,具備直接整合品牌溝通與導購完整購物決策流程,可在單一管道最大化觸及受眾。越早投入電商媒體平台的廣告主,將有機會享有流量紅利。
第二,電商是新娛樂影音管道,將佔據更多消費者心佔率。從2018創市際的調查指出,台灣86%受訪者近三個月曾透過網路購物,而其中的78%曾看過電商直播。電商直播已經不再只是導購工具,更為消費者帶來娛樂體驗,占據消費者的眼球。以最近一些熱門電服務為例,越來越多不主打直播銷售,而是強調娛樂性,如星座運勢、名人與粉絲互動遊戲,都是提升娛樂互動,留住用戶眼球的作法。
電視媒體的衰退,對傳統行銷品牌來說,是個刺激也是一個新機會。我們將可看到具備互動性和導購能力的串流廣告或YouTuber置入,分食電視,甚至原來入口網站和社群網站的廣告收入。也會看到電商平台崛起,成為可大量觸及受眾的新媒體,未來電商平台將會導入越來越多內容、娛樂和遊戲功能,佔據消費者的眼球,帶來更多的流量紅利。